2012-02-08

樹梅坑溪早餐會.Ο十二 最終回:樹梅坑溪開心走春

樹梅坑溪早餐會.Ο十二
Breakfast at the Plum Tree Creek #012

時間:2012.02.19(日) 10:00~12:00
地點:開心園
交通資訊:竹圍捷運站1號出口,過馬路後順著民生路直走,步行約20分鐘。

主題:樹梅坑溪開心走春

舉行了一年的早餐會後,我們聚集在樹梅坑溪邊最具人氣的景點--開心園,一起喝春酒、聊一年所看到的溪水與土地的點滴,並且以種植原生的樹梅樹,作為共同對於溪水大地承諾的刻記。

節氣:立春
當月食材:白蘿蔔

蘿蔔分為白蘿蔔、青蘿蔔和櫻桃蘿蔔三種,但不包括胡蘿蔔。白蘿蔔是東亞最常見的蘿蔔,含有非常多營養,包括維他命A、B、C、D及E,吸收後進入血液當中,可促進新陳代謝。因為白蘿蔔性涼,所以還有清熱氣、解毒的功效,但體質偏寒或有胃病者不宜進食過多。另外,在中醫學說中,蘿蔔會「化氣」,不能和人參等補品同時進食,以免減低補益效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資料)

食:蘿蔔絲餅
飲:春酒


免費參與,請自備個人環保餐具,更歡迎帶自己拿手的食物來分享。

2011-12-24

社區生活地圖

以這張樹梅坑溪及週邊的簡圖, 我們在市場裡的福德宮, 透過來參與早餐會的新朋友, 訪問在地居民, 讓新朋友也藉此認識地方.

因為市場關係, 這裡人來人往, 因此也是認識在地的好機會.
一位在福德宮前賣棉被二十多年的簡美鳳女士說, 以前福德宮週遭都是賣衣服和五金的, 12年前地方代表爭取經費把土地公廟變成活動中心, 現在是老人聚集聊天下棋的地方. 他們則改到宮外擺攤. 大家都相互認識.


簡女士其實住在中正紀念堂興隆社區, 因為學音樂的女兒到北藝念書, 所以孟母三遷, 來此擺攤買房子. 現在女兒已畢業, 很有成就, 在家附近教書, 也是北市交的一員 .
簡女士每週仍固定來擺攤兩三天. 因為看到樹梅坑溪的活動, 今天特別跑來.
她平時喜歡參與文史, 慈濟義工及老人大學活動, 希望可以老而不廢.
看到她努力讓自己活得有聲有色, 且積極去認識人 也令人感動.
說完話, 她抱來一碗麵說來結緣....

戴紅帽的簡女士, 與慈濟義工朋友
XXX
雅加達早餐店老板ㄚ忠來, 他說, 住在這裡四十多年. 土地公廟以前本是池塘, 後來社區在池塘邊蓋了座土地公廟, 加上公共空間需求, 以及到外面發展賺了錢的居民回來捐獻, 而擴張.
他認為樹梅坑溪是台北進入新北市的"淡水第一溪", 應優先整治.

ㄚ忠提供社區的"垃圾"地圖, 一個是捷運涵洞下, 常可看到漂浮的垃圾及覓食的夜鷺. 另一地點是民生路上方養豬場附近.希望農委會與環保局來輔導.
他觀察螃蟹有時會爬到捷運站, 因此建議應該設生態走廊...

XXX
原本坐著與人抽煙聊天的民權里里長--郭添印也來表達看法.
他說這裡本來屬竹圍里, 他哥哥當里長, 而他當代表十多年, 因竹圍人口爆長, 而增設了民權里.
他認為市場在土地公廟和觀海極品之間的狹窄通廊, 使週遭看起來很混亂. 他希望政府可以出資, 把觀海的戶外公共空間變成有屋頂的市集, 環境就會變得更美好.

郭里長提供一則很勁爆的訊息說, 他叔叔--郭傳--提供土地讓慈濟做回收點, 是太平洋電纜的總經理, 以前是攝影協會一員, 所以擁有數百張竹圍在地還沒開發前的照片.
他將幫我們跟叔叔約訪談, 真是意外的收穫.



住在觀海大樓的陳先生, 本來要去買水管, 看到我們的社區地圖就停下來分享他每天的散步路徑. 他分析民生路比較好走, 若想冒險可以往關渡軍營方向;要健行的話, 夏天可以從大同路上行, 到淡水高爾夫球場. 他說夏天這裡真是涼, 只是某個位置會聞到養豬場飄來的香氣.

2011-12-17

樹梅坑溪早餐會.Ο十一





時間:2011.12.24(六) 10:00~12:00
地點:市場邊的土地公廟

交通資訊:竹圍捷運站1號出口,過天橋後直行民族路,左手邊見全聯招牌,即在其前方的菜市場左轉進去,不到一百公尺,即會看到左手邊有一土地公廟。
報名:請按這裡

主題:樹梅坑溪生活地圖

都市邊緣,有碼頭、有捷運;有山景、有菜園、有大石和河川溪流;雞鴨魚豬也有棲息地。既可找到清朝墓園,也有紅瓦古厝,伴著許許多多不ㄧ樣的場所記憶。曾經有個地方可賞鷹、觀察貓頭鷹、抓螃蟹,有個地方可結伴游泳戲水。樹梅坑溪守護著大地,悄悄記錄著我們生活的痕跡。這次早餐會,我們就一起來畫樹梅坑溪的地圖。


節氣:冬至

十二月食材:山藥

山藥,又名署預、薯蕷、山芋、山藷、薯藥、淮山藥等。
中國古代稱薯蕷,唐朝時,為避唐代宗李豫諱(“蕷”與“豫”同音),改稱薯藥。宋朝時,又為避宋英宗趙曙諱(“薯”與“曙”同音),改稱山藥。

山藥味甘而性平,「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瀉、化痰涎、潤皮毛」。現代科學分析,山藥最大特點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能防止脂肪沈積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彈性。不過,山藥皮中所含的皂角素或黏液裡含的植物鹼,少數人接觸會引起過敏,處理山藥時應避免直接接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資料)

食:山藥起士蛋糕
飲:雙色山藥湯圓



免費參與,請自備個人環保餐具,更歡迎帶自己拿手的食物來分享。

2011-12-14

十二月食材:山藥

山藥,又名署預、薯蕷、山芋、山藷、薯藥、淮山藥等。中國古代稱薯蕷,唐朝時,為避唐代宗李豫諱(“蕷”與“豫”同音),改稱薯藥。宋朝時,又為避宋英宗趙曙諱(“薯”與“曙”同音),改稱山藥。

山藥味甘而性平,「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瀉、化痰涎、潤皮毛」。現代科學分析,山藥最大特點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能防止脂肪沈積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彈性。不過,山藥皮中所含的皂角素或黏液裡含的植物鹼,少數人接觸會引起過敏,處理山藥時應避免直接接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資料)

早餐會常客楊地球小姐的心底話

以「地球」為名,拯救地球為使命的楊地球小姐,從雅加達早餐店巧爸聽到我們的消息後,熱血地馬上與我們聯繫,成為了早餐會的常客。

家住觀海極品大廈,一個竹圍居民滿足民生需求的重要場域,楊小姐平常即積極參與各式環保節能減碳的課程和活動,也向我們傳達許多重要的訊息。

以下是參加完十一月份半農半x早餐會後,她留下的呼籲:

1.連署樹梅坑溪恢復原貌:
把不必要的過寬馬路掀開(此處已成為很多人免費的停車場),希望能變成竹圍人的親水公園(可成為很棒的觀光資源)

2. 政府要多輔導管制監督有污染的行業在山上的發展

3. 政府應多輔導溪兩旁有機農業的推廣,有機概念、永續土地利用的概念並幫助行銷,例:竹圍可設有機小農農產品市集。

--楊地球

雅文姊的樹梅坑溪半農半x初體驗

初至樹梅坑溪,覺得這裡真是一個最具體、最小型的「台灣現象」。先是一陣風來,養豬戶的氣息讓我一陣暈眩,溪邊道旁不可愛的垃圾。要轉個念深呼吸一口,把自己放在這個環境裡,進入細細的觀察,發現一棵棵樹的挺立、聽見風、看見山,藉著這片美景舒展身心。

今天,陽光氣溫加上來參加活動的人,一切配合得多好呀!

---桂雅文

2011-11-27

半農半工的張女士

張女士就住在樹梅坑溪中游,可以看到溪的兩樣情;一邊是三面光的水泥河床,另一邊則是石頭滿佈的河川原本樣態。

她本在郵局工作,後來因家裡工廠需要,而回家幫忙。
工廠在新莊,十多年前因人介紹而搬來樹梅坑,做塑膠射出。近年因台灣已無訂單,且工人不易找,機器和工廠都搬到泰國去了。她因此在工廠周邊耕種起來。

她說,這裡土地貧瘠,若要靠農會餓死。為了方便照顧,有些香草植物就種在塑膠盆子裡,接溪水澆灌。而廠房後的園子,有香蕉柚子等果樹。她說,工廠沒事做時,讓工人種香蕉,現在儼然有小香蕉林的感覺。

由於工廠緊鄰樹梅坑溪,她說明在蓋廠房時需把溪岸水泥化的原因。她說,樹梅坑溪非常陡,大雨就像水刀一樣,會快速把大量的水和土石往下沖,房屋地基有被掏空的顧慮。她說,水把溪切深了,因此溪水看起來也少了。十多年前因她們的土地就只有溪邊這塊,因此緊貼溪水蓋廠房。後來才又買了鄰旁的土地。


她說溪床另一邊有一位計程車司機先生在耕種,是跟地主借用,也養了雞鴨。而她家下面有種菜達人,是一對住在萬華的夫婦。他們種的菜,是給超市賣。

為了健康,張女士有時早上會到竹圍國小學外丹功,也跟陳建志老師上河川課,知道三面光對河川生態不好,但卻是不得不然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