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9

【竹圍創意聚落】:尋找樹梅坑溪,建構竹圍生活網絡

工作坊新聞稿

大竹圍地區是擁有豐富文史古蹟,且有獨特環境生態的地方,譬如媽祖石、關渡宮,土地公鼻坑道等等,以及沿著竹圍地區分佈的數條溪流與早期墾拓聚落。

1990年代開始,台北都會區周邊區域進入高速發展期,竹圍社區也成為都會區中的「臥房城市」,一棟大樓接著一棟的興建。在空間規劃方面,高密度居住環境不但欠缺公共設施,也形成防災救難限制,讓竹圍社區發展成為一個生活環境品質不佳、安全沒有保障的城市社區。

竹圍仔的母親之河 樹梅坑溪,是源自大屯山系所涵養的清純水源,分由坪頂里的水尾及吳仔厝,與來自民生里楓丹白露山區,及福德里關渡埔頂等支流,流經竹圍市街中心區,交會在竹圍里竹圍橋下,匯集注入淡水河。

流經竹圍密集市街中心區的樹梅坑溪許多老竹圍人都有美好的親水經驗,那種在溪邊「摸蜆仔兼洗褲」的生活記憶,以及溪畔樹梅樹林立的美景。如今的樹梅坑溪卻在污染之下黯淡無光;由於不當開發與交通建設而受傷的溪流,無路而出形成氾濫問題;溪畔甚至不見一株原生種樹梅樹。為什麼美麗的景致與美好的童年記憶消逝了?如何才能讓樹梅坑溪不再只是會大雨來時氾濫的臭水溝?

五月十五日、十六日(星期六、日),由淡江建築系、北藝大藝管所、竹圍工作室、桂竹文史研究室,聯合舉辦為期兩天的工作坊,與社區居民一同重新省視竹圍地區的發展歷程、建構竹圍的生活地圖,使竹圍不只是一塊被都市計畫所框限的「基地」。同時也希望讓山水連成一氣,擴大在地的視野。

藉由「都市村落」概念,開啟竹圍人的地域認同,也是河川療傷止痛的開始。一個美好的社區生活、一段共生的親水經驗正要展開!

工作坊內容
第一天0515):反省,從樹梅坑溪的調查看到過去的生活世界與習慣
場次
   時間
       工作內容
       操作說明
 
 
0930-1000
工作坊說明
黃瑞茂
1000-1200
樹梅坑溪踏勘
吳春和、陳信甫(生態)

1200-1300
午餐


 
 
1300-1500
樹梅坑溪繪圖與討論
吳瑪、黃瑞茂
*邀請居民參與討論
1500-1630
演講:水的治理與共生
羅敏儀(綠盟)
1630-1700
回家作業
關於個人生活方式的預先寫作
第二天0516):從當下到對於未來的想像
場次
   時間
       工作內容
       操作說明

 
 
0930-1030
對話:臥房城市之後,竹圍創意聚落的都市生活想像
主持人:吳瑪
引言人:蕭麗虹、黃瑞茂
1030-1200
生活方式的繪圖與討論
黃瑞茂
*依據前一天的寫作分成二組
*邀請居民參與討論

1200-1300
午餐


 
 
1300-1500
竹圍的生活想像與繪圖
黃瑞茂、蕭麗虹
1500-1630
後續行動研擬(分組)
黃瑞茂、吳瑪
樹梅坑溪的行動
竹圍網絡的建構與後續操作
1630-1700
交流報告與分享
鍾基忠


工作坊策劃小組:
黃瑞茂(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專任副教授)
吳瑪悧(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北藝大藝管所兼任教授)
蕭麗虹(竹圍工作室負責人)
吳春和(桂竹文史研究室)
鍾基忠(觀海極品大廈、台北縣淡水鎮金色淡水社區營造協會理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